“吊瓶班”揭秘,畸形教育荒诞闹剧,湖北孝感一中事件震惊家长,觉醒时刻已到!

孝感 更新于:2025-06-19 02:10
  • 50后的老奶奶
    “吊瓶班”:畸形教育下的荒诞闹剧,该醒醒了!

    家人们,今天必须来聊聊湖北孝感一中那个惊掉人下巴的“吊瓶班”!一想到这个事儿,我就气不打一处来,这简直是教育界的一场荒诞闹剧,是对学生的无情压榨和对教育本质的严重扭曲!

    当年,距离高考不到一个月,走进孝感一中高三(3)班的教室,那场面,说是医院输液室都有人信。教室半空中拉着铁丝,上面挂满了吊瓶,50多个学生,一边打着氨基酸吊瓶“补充能量”,一边埋头苦读。每个人桌上的书堆得像小山,大家被包围其中,眼神里满是疲惫和麻木,丝毫没有青春该有的朝气。

    学校给出的理由是学生们压力大、身体吃不消,打氨基酸能增强体质,还说这是学生自愿的,可真的是这样吗?临近高考,谁不想多学一会儿?学校说组织学生去医务室打氨基酸,但人太多,为了不耽误复习才在教室进行。这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,可细究起来全是问题。学生们真的是自愿吗?在那种紧张的备考氛围下,别的同学都在打,自己不打,心理上能过得去吗?这分明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,逼着学生“自愿”走上这条荒唐的路。

    还有那所谓的“氨基酸补贴”,更是漏洞百出。学校说国家有规定,每年给高考学生10元钱的氨基酸补贴,可教育部、湖北省教育厅、孝感市教育局都明确否认,根本不存在这回事。据当地教育工作者透露,这背后可能是学校在帮忙“套取”政府给学生的20元生活补贴,把它变成了“氨基酸专项补贴”。而给学生打吊瓶的医务室,实际是社会医疗机构,从药品采购清单来看,打一瓶氨基酸利润至少10元以上,这背后有没有利益输送,实在让人怀疑。学校口口声声说关爱学生,不存在牟利意图,可事实真的如此吗?

    从教育层面来看,这“吊瓶班”更是应试教育弊端的集中体现。把学生当成了考试机器,为了提高升学率,无所不用其极。高考很重要,但也不该把学生逼到这种地步。学习是一场持久战,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,而不是靠打几瓶氨基酸就能提高成绩的。这种畸形的教育方式,不仅没有帮助学生提高成绩,还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。

    最终,这个“史上最牛吊瓶班”狠狠地打了学校的脸,全班50多人,无一人达到一本线。这结果看似意外,实则必然。只注重知识灌输,忽视学生自身能力培养和身心健康,就算把吊瓶挂满教室,又有什么用呢?

    如今,几年过去了,希望“吊瓶班”这样的闹剧不要再上演。教育部门该好好反思,如何才能让教育回归本质,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考虑,而不是被升学率牵着鼻子走。学校也该摒弃那些急功近利的做法,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、宽松的学习环境。学生们不是考试的工具,他们是有血有肉、有梦想的年轻人,别再用这种荒唐的方式去压榨他们的青春了!

    2025年全国高考

    imgarr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