蚂蚁致橡树
2000年1月,岳阳书记张昌平离任,突然发现自己走不出市委大门,寒风凛冽的岳阳市委政府,黑压压地铺满了人群,这些人全都沉默地站在站在寒风当中,一言不发。
张昌平这人,1954年出生在湖北孝感,家里没啥背景,16岁就进了湘潭钢铁厂当工人。那时候炼钢炉热得要命,他跟着师傅学修机器,手上全是老茧。后来入了党,靠着踏实干活和脑子灵活,慢慢爬到了管理岗。80年代在共青团混过,还去日本学了点管理经验,90年代在湖南各地当过领导,搞经济、管农业,啥都干过。1998年,他44岁,被调到岳阳当市委书记。这地方当时乱成一锅粥,他是被派来收拾烂摊子的。
张昌平到岳阳时,碰上了两件大事。第一件是富盛非法集资案,好多老百姓血汗钱被坑了,政府大楼天天被堵。他上任后没躲事儿,带着人查账、还钱,虽然没法全赔,但总算让局面稳下来了。第二件是1998年的特大洪水,洞庭湖水位疯涨,岳阳差点成水城。他亲自上堤坝指挥,组织人手抢险,愣是保住了关键地段。这两件事干下来,老百姓看在眼里,觉得这领导靠谱。
2000年1月,张昌平要调走的消息传开后,岳阳市民炸了锅。离任那天早上,市委大楼外挤满了人,有老头儿,有抱娃的妇女,还有湖边的渔民。天气冷得要命,风吹得人站不稳,可没人吭声,就那么站着看着他出来。他收拾完东西准备走,一看这架势,估计心里也挺懵。这不是啥官方组织的欢送会,完全是老百姓自发的。没标语,没口号,就这么静静地看着,像是在用眼神说“谢谢”。这画面搁谁身上都得心里一震。
张昌平在岳阳干的活儿,实打实帮了人。富盛案那会儿,他没推责任,硬着头皮处理,把政府信誉拉回来一点。抗洪时,他不是坐办公室喊口号,而是直接上阵,带着人堵缺口。老百姓不傻,谁真干事儿谁糊弄人,一眼就能看出来。他在岳阳两年,没啥花架子,干的都是接地气的事儿。所以那天送别,人群沉默不是冷漠,是感情太深不知道咋表达。
离开岳阳后,张昌平去了厦门当副书记,后来干到市长,搞港口经济,挺有成绩。之后升到福建省委常委、副省长,又当了省政协主席,一路干到2018年退休。他在福建也延续了务实作风,管经济、抓民生,名声不错。退休后回了湖北孝感,过起了低调日子。可在岳阳,他的故事没断,老百姓聊起那两年,总会提到他,说他是真为人民干活儿的领导。
张昌平没啥显赫家世,从工人干起,一步步靠自己拼出来的。他在工厂学技术,入党后学管理,还跑去日本取经,脑子活络又肯吃苦。到岳阳之前,他在常德、娄底这些地方干过,积累了不少经验。他当领导不端架子,遇到事儿敢拍板,这性格让他在危机时顶得住。岳阳那两年,他把这些本事全用上了,才有了后来的口碑。到现在,岳阳人提起张昌平,还是满口称赞。抗洪纪念日,有人会讲他咋指挥抢险,集资案受害者也记得他咋帮着追钱。他的名字进了地方志,成了岳阳历史的一部分。


